评测概述
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从《诗经》的 “关关雎鸠” 到唐诗的豪迈奔放,从宋词的婉约深情到元曲的通俗灵动。以下精选 100 首经典诗词,涵盖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多个朝代,既有家喻户晓的传世名篇,也有独具韵味的小众佳作,愿能带你走进诗词的美妙世界,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一、唐诗(30 首)
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,题材广泛、风格多样,既有边塞诗的雄浑壮阔,也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,还有抒情诗的真挚深沉。- 《静夜思》 - 李白(唐)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赏析: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,却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。“举头” 与 “低头” 的简单动作,道出了无数在外漂泊之人的共同心声,成为千古传诵的思乡名篇。
- 《望庐山瀑布》 - 李白(唐)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赏析:诗人以夸张的手法,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描绘得淋漓尽致。“生紫烟” 的奇景、“落九天” 的想象,展现出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风格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。
- 《早发白帝城》 - 李白(唐)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赏析:此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,诗中充满了轻松愉悦的心情。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 的轻快,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 的畅快,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境展现得十分生动。
- 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 - 李白(唐)
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赏析:这是一首送别诗,却没有伤感之情,反而充满了开阔的意境。“烟花三月” 点明了美好的时节,“孤帆远影”“长江天际流” 则将友人离去后的悠远思念融入到壮阔的江景之中。
- 《赠汪伦》 - 李白(唐)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
赏析:诗人用 “桃花潭水深千尺” 的夸张手法,衬托出汪伦对自己的深厚情谊,语言质朴真挚,情感热烈,成为友情诗中的经典之作。
- 《春望》 - 杜甫(唐)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赏析: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,诗人通过对破败山河、战乱景象的描写,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 以乐景写哀情,极具感染力;“家书抵万金” 更是道出了战乱中人们对亲情的珍视。
- 《登高》 - 杜甫(唐)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赏析:此诗被誉为 “古今七言律诗第一”,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,抒发了自己晚年漂泊、多病孤苦的境遇,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慨。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 两句,意境雄浑开阔,气势磅礴,尽显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之风。
- 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(节选) - 杜甫(唐)
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赏析:诗人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毁坏、处境艰难的情况下,却心系天下寒士,发出了 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 的呐喊,展现出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博大的胸襟。
- 《绝句四首・其三》 - 杜甫(唐)
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赏析:这首诗色彩明快,画面清新。“黄鹂”“翠柳”“白鹭”“青天” 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春日图景,“窗含”“门泊” 则将远近景物巧妙融合,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- 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 - 杜甫(唐)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赏析:这是杜甫 “生平第一快诗”,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。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,欣喜若狂,诗中 “涕泪满衣裳”“喜欲狂”“放歌纵酒” 等词句,将极度喜悦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,节奏明快,情感真挚。
- 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 - 白居易(唐)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赏析:诗的前四句以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为喻,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 成为千古名句,象征着生命的不屈与希望;后四句则将野草与送别之情相结合,意境深远,情感细腻。
- 《长恨歌》(节选) - 白居易(唐)
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
赏析:这两句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,“比翼鸟”“连理枝” 成为爱情的象征,而 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 则将爱情的遗憾与绵长刻画得入木三分,流传千古。
- 《琵琶行》(节选) - 白居易(唐)
赏析:这是诗人与琵琶女相遇后发出的感慨,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,也抒发了自己被贬谪的失意之情,语句凝练,情感共鸣强烈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- 《钱塘湖春行》 - 白居易(唐)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赏析: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景色,“早莺”“新燕”“乱花”“浅草” 等意象,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,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
- 《使至塞上》 - 王维(唐)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赏析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 是这首诗的千古名句,诗人以简洁的笔触,描绘出边塞大漠雄浑壮阔的景象,意境开阔,气势磅礴,尽显王维 “诗中有画” 的艺术特色。
- 《山居秋暝》 - 王维(唐)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赏析:这首诗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,诗人描绘了雨后山村的清新景象,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 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意境,“竹喧”“莲动” 则增添了生活气息,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- 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 - 王维(唐)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赏析:这首诗写于重阳节,诗人以 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 点明了自己的孤独处境,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 则道出了所有游子在节日里的共同感受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容易引起读者共鸣。
- 《送元二使安西》 - 王维(唐)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赏析:这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诗,“渭城朝雨”“客舍青青”“柳色新” 营造出清新而略带伤感的氛围,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 则将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融入到一杯酒中,情真意切。
- 《凉州词》 - 王翰(唐)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
赏析:这首边塞诗充满了豪迈悲壮的气息,“葡萄美酒”“夜光杯” 描绘出边塞军营的奢华景象,“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” 则道出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,情感浓烈,极具感染力。
- 《凉州词》 - 王之涣(唐)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赏析:诗人以 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 的壮阔景象开篇,衬托出 “一片孤城万仞山” 的孤寂,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 则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边塞的荒凉结合起来,意境苍凉,情感深沉。
- 《登鹳雀楼》 - 王之涣(唐)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赏析: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,意境开阔。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、黄河奔流入海的壮阔景象,后两句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努力、提升自己,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,成为千古传诵的励志名句。
- 《春晓》 - 孟浩然(唐)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赏析: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早晨的景象,“春眠不觉晓” 写出了春天的慵懒与惬意,“处处闻啼鸟” 展现了春天的生机,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 则流露出对春光短暂的惋惜之情,清新自然,朗朗上口。
- 《过故人庄》 - 孟浩然(唐)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到乡村友人家中做客的情景,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 勾勒出乡村的优美风光,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” 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闲适,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。
- 《从军行七首・其四》 - 王昌龄(唐)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赏析:这是一首边塞诗,“青海长云”“暗雪山”“孤城”“玉门关” 等意象,营造出边塞的荒凉与艰苦,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 则展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险、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,情感豪迈,气势磅礴。
- 《出塞二首・其一》 - 王昌龄(唐)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赏析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 一句跨越时空,将秦汉时期的边塞与当下联系起来,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,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 则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渴望和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期盼,成为边塞诗的经典之作。
- 《芙蓉楼送辛渐》 - 王昌龄(唐)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赏析:这首送别诗以 “寒雨连江”“楚山孤”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,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 则以比喻的手法,表明自己坚守操守、清正廉洁的心志,意境高洁,情感真挚。
- 《无题・相见时难别亦难》(节选) - 李商隐(唐)
赏析:这两句诗以春蚕吐丝、蜡炬燃烧为喻,描绘了爱情的执着与忠贞,“春蚕到死”“蜡炬成灰” 的意象,将情感推向极致,成为千古传诵的爱情名句,后来也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。
- 《夜雨寄北》 - 李商隐(唐)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赏析: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远方妻子的家书,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 道出了归期未定的无奈,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 则将思念之情融入到雨夜的景象之中,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 则想象了与妻子团聚后的温馨场景,虚实结合,情感细腻。
- 《锦瑟》(节选) - 李商隐(唐)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赏析:这首诗意境朦胧,情感深沉。“庄生晓梦迷蝴蝶”“望帝春心托杜鹃” 两句,运用典故,既表达了对美好年华的追忆,也流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,耐人寻味。
- 《枫桥夜泊》 - 张继(唐)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枫桥的情景,“月落乌啼”“霜满天”“江枫渔火”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,“夜半钟声到客船” 则将钟声与愁绪结合起来,意境悠远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,也让寒山寺声名远扬。
二、宋词(30 首)
宋词是中国诗歌的又一高峰,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。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,意境开阔;婉约派词风委婉含蓄,情感细腻,两者共同构成了宋词的独特魅力。
- 《水调歌头・明月几时有》 - 苏轼(宋)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赏析: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,词中既有对宇宙人生的思考,也有对亲人的思念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 蕴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 则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,成为中秋词中的千古绝唱。
- 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 - 苏轼(宋)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赏析:这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,诗人面对赤壁古战场,追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周瑜,抒发了对历史变迁、人生短暂的感慨。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 气势磅礴,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 描绘出赤壁的雄伟景象,尽显豪放之风。
- 《江城子・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 - 苏轼(宋)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赏析:这是一首悼亡词,苏轼为纪念亡妻王弗而作。“十年生死两茫茫” 开篇即奠定了悲伤的基调,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 道出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,“夜来幽梦忽还乡” 的梦境描写,细腻地展现了夫妻间的深厚情感,情感真挚,催人泪下。
- 《卜算子・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 - 苏轼(宋)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赏析: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,词中以 “孤鸿” 自喻,“缺月”“疏桐”“漏断” 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,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 则展现了诗人坚守操守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。
- 《醉花阴・薄雾浓云愁永昼》 - 李清照(宋)
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赏析: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,词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景,“薄雾浓云”“瑞脑销金兽” 营造出沉闷的氛围,“佳节又重阳” 点明了时节,“人比黄花瘦” 则以黄花为喻,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的形象,委婉含蓄,情感细腻。
- 《声声慢・寻寻觅觅》 - 李清照(宋)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赏析: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所作,词中充满了国破家亡、丈夫病逝后的悲痛与孤寂。开篇 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 十四个叠字,将内心的愁苦倾泻而出,“雁过也”“满地黄花”“梧桐细雨” 等意象,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,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 更是将愁苦之情推向极致。
- 《如梦令・常记溪亭日暮》 - 李清照(宋)
赏析:这首词回忆了李清照早年的欢乐时光,“沉醉不知归路”“误入藕花深处”“争渡,争渡” 等词句,生动地展现了少女时期的活泼与天真,“惊起一滩鸥鹭” 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感,意境清新明快。
- 《如梦令・昨夜雨疏风骤》 - 李清照(宋)
赏析:这首词语言简洁,情感细腻。“昨夜雨疏风骤” 点明了天气状况,“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” 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,引出对海棠花的关切,“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” 则以 “绿肥红瘦” 的生动比喻,写出了雨后海棠花的变化,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。
- 《永遇乐・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- 辛弃疾(宋)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赏析:这是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,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,追忆古代英雄人物,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、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。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 展现了刘裕的英雄气概,“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” 则以廉颇自比,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。
- 《破阵子・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 - 辛弃疾(宋)
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!
赏析: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的,词中描绘了自己梦中的战场情景,“醉里挑灯看剑”“沙场秋点兵”“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” 等词句,展现了战场的紧张与激烈,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” 表达了词人的壮志豪情,而 “可怜白发生” 则道出了壮志未酬的悲愤,情感跌宕起伏。
- 《青玉案・元夕》 - 辛弃疾(宋)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元夕之夜的繁华景象,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 等词句,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。而 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 则跳出繁华,写出了寻觅之人的惊喜与独特,意境深远,成为千古名句。
- 《菩萨蛮・书江西造口壁》 - 辛弃疾(宋)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赏析:词人登上郁孤台,面对清江水,想起了当年金兵入侵时百姓的苦难,“中间多少行人泪” 道出了对百姓的同情。“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” 则以江水东流为喻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坚定信念,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” 则增添了一丝忧愁之情。
- 《雨霖铃・寒蝉凄切》 - 柳永(宋)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!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!
赏析:这是婉约派宋词的代表作,柳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爱人分别的情景。“寒蝉凄切”“对长亭晚”“骤雨初歇” 营造出悲伤的氛围,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 刻画了分别时的不舍,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 则想象了分别后的孤独与凄凉,情感真挚,哀婉动人。
- 《蝶恋花・伫倚危楼风细细》 - 柳永(宋)
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赏析: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,“伫倚危楼风细细”“望极春愁” 写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忧愁,“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” 则表现了试图排解忧愁却无果的无奈,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 更是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展现得淋漓尽致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- 《八声甘州・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 - 柳永(宋)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阑干处,正恁凝愁!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,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”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” 营造出苍凉的意境,“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” 则将思乡之情融入到江水之中。下阕则从对方入手,想象佳人盼望自己归来的情景,虚实结合,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。
- 《清平乐・村居》 - 辛弃疾(宋)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亡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,“茅檐低小”“溪上青青草” 勾勒出乡村的质朴景象,“醉里吴音相媚好” 展现了翁媪之间的温馨,“大儿锄豆”“中儿织鸡笼”“小儿剥莲蓬” 则刻画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,充满了生活气息,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。
- 《西江月・夜行黄沙道中》 - 辛弃疾(宋)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夏夜在黄沙道中行走的情景,“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” 营造出清幽的氛围,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 展现了丰收的喜悦,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” 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,“路转溪桥忽见” 则带来了惊喜,意境清新明快。
- 《浣溪沙・一曲新词酒一杯》 - 晏殊(宋)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赏析: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“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” 写出了时光的循环与不变,“夕阳西下几时回” 则表达了对时光一去不返的惋惜,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 以落花、归燕为喻,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,“小园香径独徘徊” 则将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- 《浣溪沙・一向年光有限身》 - 晏殊(宋)
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。不如怜取眼前人。
赏析:这首词同样表达了对时光和离别的感慨,“一向年光有限身” 点明了人生短暂,“等闲离别易销魂” 写出了离别的伤感,“酒筵歌席莫辞频” 则带有一丝及时行乐的意味。下阕 “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” 进一步深化了愁苦之情,“不如怜取眼前人” 则给出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。
- 《蝶恋花・槛菊愁烟兰泣露》 - 晏殊(宋)
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断天涯路。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?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象,“槛菊愁烟兰泣露”“罗幕轻寒” 营造出悲伤的氛围,“燕子双飞去” 则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。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断天涯路” 写出了主人公登高望远、思念远方之人的情景,意境开阔,情感深沉,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” 则表达了思念无处可寄的无奈。
- 《渔家傲・秋思》 - 范仲淹(宋)
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赏析:这是一首边塞词,范仲淹描绘了塞下秋景的荒凉与艰苦,“塞下秋来风景异”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“四面边声连角起” 营造出紧张的氛围,“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” 则展现了边塞的孤寂。下阕 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” 写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的矛盾,“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” 则刻画了将士们的愁苦与无奈。
- 《苏幕遮・怀旧》 - 范仲淹(宋)
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赏析:这首词描绘了秋日的壮阔景象,“碧云天,黄叶地”“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” 色彩绚丽,意境开阔,“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” 则将思乡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。下阕 “黯乡魂,追旅思” 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,“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 则进一步刻画了孤独与愁苦。
- 《临江仙・滚滚长江东逝水》 - 杨慎(明,虽为明人,但词风承宋词,常被归入宋词经典)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赏析:这首词以长江为喻,感慨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兴衰,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” 气势磅礴,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 蕴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,“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” 则展现了自然的永恒。下阕 “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” 描绘了渔樵的闲适生活,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 则将历史的沧桑化为平淡的笑谈,意境深远。
- 《鹊桥仙・纤云弄巧》 - 秦观(宋)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赏析:这首词写的是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,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” 营造出浪漫而略带伤感的氛围,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 赞美了牛郎织女爱情的珍贵,“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” 刻画了相会时的甜蜜与短暂,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 则突破了传统爱情观,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- 《踏莎行・郴州旅舍》 - 秦观(宋)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
赏析:这首词是秦观被贬郴州时所作,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” 营造出迷茫的意境,“桃源望断无寻处” 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失落,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 则刻画了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。下阕 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” 写出了友人的关怀,但 “砌成此恨无重数” 则表明这些关怀无法排解内心的愁苦,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” 则以郴江为喻,表达了自己被贬的无奈与悲愤。
- 《相见欢・无言独上西楼》 - 李煜(南唐,南唐虽为五代十国时期,但李煜的词对宋词影响深远,常被归入宋词范畴)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赏析: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后所作,“无言独上西楼”“月如钩”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” 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,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” 以巧妙的比喻,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,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 则写出了离愁的独特与复杂,情感深沉,哀婉动人。
- 《虞美人・春花秋月何时了》 - 李煜(南唐)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赏析:这是李煜的绝命词,词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的悲痛。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,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 则回忆起故国的繁华,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” 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,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 以一江春水为喻,将愁苦之情推向极致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- 《浪淘沙令・帘外雨潺潺》 - 李煜(南唐)
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赏析:这首词同样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,“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” 营造出凄凉的氛围,“罗衾不耐五更寒” 写出了身体的寒冷,“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” 则写出了梦中的欢乐与醒来后的痛苦。下阕 “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” 表达了对故国江山的思念和对相见无望的无奈,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” 则将亡国后的悲痛推向极致。
- 《鹧鸪天・彩袖殷勤捧玉钟》 - 晏几道(宋)
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。今宵剩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。
赏析:这首词回忆了与爱人相聚的欢乐时光和分别后的思念之情。“彩袖殷勤捧玉钟”“舞低杨柳楼心月,歌尽桃花扇底风” 描绘了相聚时的热闹与甜蜜,“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” 写出了分别后的思念之深,“今宵剩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” 则刻画了再次相逢时的惊喜与不敢置信,情感真挚,细腻动人。
- 《临江仙・梦后楼台高锁》 - 晏几道(宋)
记得小苹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琵琶弦上说相思。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
赏析:这首词抒发了对旧人的思念之情,“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” 营造出孤寂的氛围,“去年春恨却来时” 点明了思念的缘由,“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” 以落花、微雨、双燕为喻,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。下阕 “记得小苹初见”“琵琶弦上说相思” 回忆了与小苹初见时的情景和彼此的情意,“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” 则以明月为见证,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,意境优美,情感深沉。
三、元曲(15 首)
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,包括散曲和杂剧,散曲语言通俗明快,风格清新自然,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,也有不少描写爱情、山水的作品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- 《天净沙・秋思》 - 马致远(元)
赏析: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,仅用二十八个字,就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。“枯藤”“老树”“昏鸦”“古道”“西风”“瘦马” 等意象,营造出凄凉的氛围,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 则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。
- 《天净沙・秋》 - 白朴(元)
赏析:这首小令描绘了秋日的景色,“孤村落日残霞”“轻烟老树寒鸦” 营造出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,“一点飞鸿影下” 为画面增添了动感,“青山绿水,白草红叶黄花” 则展现了秋日色彩的丰富,意境清新,风格明快。
- 《山坡羊・潼关怀古》 - 张养浩(元)
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!
赏析:这首曲是张养浩途经潼关时所作,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” 描绘了潼关的雄伟险峻,“望西都,意踌躇” 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“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 写出了历史的沧桑,而 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 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王朝兴衰对百姓的影响,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,思想深刻,极具感染力。
- 《山坡羊・骊山怀古》 - 张养浩(元)
赏析:这首曲通过对骊山和阿房宫的凭吊,感慨历史的变迁。“骊山四顾,阿房一炬” 回忆了阿房宫的毁灭,“当时奢侈今何处” 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惋惜,“只见草萧疏,水萦纡” 描绘了如今的荒凉景象。“列国周齐秦汉楚,赢,都变做了土;输,都变做了土” 则道出了无论胜负,最终都归于尘土的历史规律,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- 《四块玉・别情》 - 关汉卿(元)
赏析:这首曲抒发了与爱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。“自送别,心难舍” 直接表达了不舍之情,“一点相思几时绝” 写出了相思之深,“凭阑袖拂杨花雪” 描绘了主人公凭栏远望的情景,“溪又斜,山又遮,人去也” 则写出了爱人离去后,视线被山水阻隔的无奈,情感细腻,哀婉动人。
- 《沉醉东风・别情》 - 关汉卿(元)
赏析:这首曲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,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霎时间月缺花飞” 写出了分别的突然与无奈,“手执着饯行杯,眼阁着别离泪” 刻画了送别时的悲伤,“刚道得声‘保重将息’,痛煞煞教人舍不得” 表达了不舍之情,“好去者望前程万里” 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,情感真挚,生动感人。
- 《水仙子・夜雨》 - 徐再思(元)
赏析:这首曲通过描写夜雨的情景,抒发了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。“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” 以梧叶、芭蕉、雨声烘托出愁苦的氛围,“三更归梦三更后” 写出了归梦的短暂,“落灯花棋未收” 描绘了孤寂的处境,“枕上十年事,江南二老忧,都到心头” 则将十年的往事和对父母的思念涌上心头,情感深沉,感人至深。
- 《水仙子・咏江南》 - 张养浩(元)
赏析:这首曲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,“一江烟水照晴岚”“两岸人家接画檐” 展现了江南的水乡风光,“芰荷丛一段秋光淡” 写出了秋日江南的淡雅,“看沙鸥舞再三,卷香风十里珠帘”“画船儿天边至,酒旗儿风外飐” 则描绘了江南的热闹与繁华,“爱杀江南” 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喜爱之情,意境优美,风格明快。
- 《折桂令・叹世》 - 马致远(元)
赏析:这首曲感慨历史的变迁和功名的虚幻。“咸阳百二山河,两字功名,几阵干戈” 写出了为了功名而引发的战乱,“项废东吴,刘兴西蜀,梦说南柯” 则以项羽、刘邦、韩信为例,说明功名如南柯一梦,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 道出了韩信的命运,“醉了由他” 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,蕴含着对功名利禄的淡泊。
- 《折桂令・九日》 - 张可久(元)
赏析:这首曲写于重阳节,抒发了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“对青山强整乌纱” 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,“归雁横秋,倦客思家” 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,“翠袖殷勤,金杯错落,玉手琵琶” 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,与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。“人老去西风白发,蝶愁来明日黄花” 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对衰老的感慨,“回首天涯,一抹斜阳,数点寒鸦” 则营造出凄凉的意境,情感深沉。
- 《清江引・秋怀》 - 张可久(元)
赏析:这首曲抒发了秋日的思乡之情。“西风信来家万里,问我归期未” 写出了收到家书后,被问及归期的无奈,“雁啼红叶天,人醉黄花地” 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,“芭蕉雨声秋梦里” 则将思乡之情融入到梦境之中,意境优美,情感细腻。
- 《朝天子・咏喇叭》 - 王磐(元)
赏析:这首曲以喇叭、唢呐为喻,讽刺了明代宦官的专横跋扈。“曲儿小腔儿大” 形象地写出了宦官的仗势欺人,“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” 描绘了宦官的嚣张气焰,“军听了军愁,民听了民怕” 写出了宦官对军民的危害,“眼见的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的水尽鹅飞罢” 则深刻地揭示了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,语言通俗,讽刺尖锐。
- 《红绣鞋・秋望》 - 李致远(元)
赏析:这首曲描绘了秋日登高所见的景象,“挂绝壁松枯倒倚”“落残霞孤鹜齐飞” 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,“四围不尽山,一望无穷水” 展现了山水的辽阔,“散西风满天秋意” 则写出了秋日的萧瑟,意境开阔,风格豪放。
- 《凭栏人・暮春即事》 - 张可久(元)
赏析:这首曲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,“小玉栏杆月半掐”“嫩绿池塘春几家” 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,“鸟啼芳树丫,燕衔黄柳花” 则展现了暮春的生机与活力,语言清新明快,意境优美。
- 《寨儿令・次韵怀古》 - 张可久(元)
赏析:这首曲通过对旧游之地的凭吊,感慨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。“写旧游,换新愁” 写出了回忆旧游时的愁苦,“玉箫寒酒醒江上楼” 描绘了孤寂的处境,“黄鹤矶头,白鹭汀洲,烟水共悠悠” 展现了江景的辽阔,“人何在七国春秋,浪淘尽千古风流” 感慨历史的沧桑,“隋堤犹翠柳,汉土自鸿沟” 写出了物是人非,“休,来往愧沙鸥” 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,情感深沉,意境悠远。
四、明诗(10 首)
明代诗歌在继承唐宋诗歌传统的基础上,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,也有追求意境、抒发情感的佳作,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貌。
- 《石灰吟》 - 于谦(明)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赏析:这首诗以石灰为喻,借石灰的开采、焚烧、粉碎过程,表达了诗人坚守清白、不畏艰险、不怕牺牲的高尚品格。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 两句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,展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。
- 《竹石》 - 郑燮(清,郑燮为清代诗人,但此诗常被收录于明诗选集,故此处列入)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赏析:这首诗以竹子为喻,描绘了竹子在破岩中顽强生长、不畏风雨的形象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 写出了竹子的坚定,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 则展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,表达了诗人坚守信念、不畏艰难的品格。
- 《墨梅》 - 王冕(元明之际,常归入明诗)
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墨梅的淡雅形象,“吾家洗砚池头树,个个花开淡墨痕” 写出了墨梅的质朴,“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 则表达了诗人不追求外在的赞美,只愿保持高尚品格的志向,意境高洁,情感真挚。
- 《马上作》 - 戚继光(明)
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。
赏析:这首诗是戚继光所作,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南北征战、驰骋沙场的生活,“南北驱驰报主情” 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,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” 则展现了自己不畏艰辛、为国效力的精神,情感豪迈,气势磅礴。
- 《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》(节选) - 高启(明)
钟山如龙独西上,欲破巨浪乘长风。
江山相雄不相让,形胜争夸天下壮。
秦皇空此瘗黄金,佳气葱葱至今王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金陵雨花台所见的长江景色和金陵的雄伟地势,“大江来从万山中,山势尽与江流东” 写出了长江的壮阔,“钟山如龙独西上,欲破巨浪乘长风” 展现了钟山的雄伟,“江山相雄不相让,形胜争夸天下壮” 则赞美了金陵的形胜,意境开阔,风格豪放。
- 《春暮西园》 - 高启(明)
知是人家花落尽,菜畦今日蝶来多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西园景色,“绿池芳草满晴波” 写出了春日的生机,“春色都从雨里过” 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,“知是人家花落尽,菜畦今日蝶来多” 则写出了花落之后,蝴蝶转到菜畦的情景,意境清新,语言质朴。
- 《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》 - 高启(明)
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?
赏析:这首诗写于战乱之后,诗人送陈秀才回乡扫墓,“满衣血泪与尘埃,乱后还乡亦可哀” 写出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回乡的悲哀,“风雨梨花寒食过,几家坟上子孙来” 则通过描写寒食节坟地的情景,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的影响,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,情感深沉,感人至深。
- 《夜泊牛渚怀古》 - 李贽(明)
舟人今夜宿,不怕石矶危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夜泊牛渚矶的情景,“明月照江矶,江声绕石矶” 营造出宁静的氛围,“舟人今夜宿,不怕石矶危” 则写出了舟人的勇敢,意境简洁,风格明快。
- 《秋日杂感》(节选) - 陈子龙(明)
不信有天常似醉,最怜无地可埋忧。
赏析:这首诗抒发了秋日的愁苦之情,“行吟坐啸独悲秋,海雾江云引暮愁” 写出了秋日的萧瑟和内心的忧愁,“不信有天常似醉,最怜无地可埋忧” 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悲愤,情感深沉,意境苍凉。
- 《绝句》 - 杨基(明)
醉里从为客,诗成觉有神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饮酒作诗的情景,“灯花何太喜,酒绿正相亲” 写出了饮酒时的愉悦,“醉里从为客,诗成觉有神” 则写出了醉酒后作诗的灵感,语言简洁,情感明快。
五、清诗(15 首)
清代诗歌流派众多,风格各异,既有继承唐宋传统的作品,也有创新之作,不少诗人关注社会现实,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同时也有大量描写山水、抒情言志的佳作。
- 《己亥杂诗・其五》 - 龚自珍(清)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赏析:这首诗是龚自珍辞官离京时所作,“浩荡离愁白日斜,吟鞭东指即天涯” 写出了离京时的离愁和洒脱,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 则以落红为喻,表达了诗人虽辞官,但仍心系国家、愿意为国家奉献的精神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。
- 《己亥杂诗・其二百二十》 - 龚自珍(清)
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赏析:这首诗表达了龚自珍对当时社会沉闷局面的不满和对人才的渴望。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” 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,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 则发出了渴望变革、呼唤人才的呐喊,思想深刻,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。
- 《长相思・山一程》 - 纳兰性德(清,虽为词,但纳兰性德的词常被与清诗一同赏析,此处列入)
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
赏析:这首词是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巡时所作,“山一程,水一程” 写出了旅途的遥远,“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” 描绘了夜晚军营的景象,“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” 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情感细腻,哀婉动人。
- 《浣溪沙・谁念西风独自凉》 - 纳兰性德(清)
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赏析: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纪念亡妻卢氏而作,“谁念西风独自凉,萧萧黄叶闭疏窗” 营造出凄凉的氛围,“沉思往事立残阳” 写出了对往事的追忆,“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” 回忆了与妻子生前的温馨时光,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 则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,情感真挚,催人泪下。
- 《狱中题壁》 - 谭嗣同(清)
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
赏析:这首诗是谭嗣同变法失败后在狱中所作,“望门投止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” 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和对变法事业的坚定信念,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 则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爱国情怀,气势磅礴,感人至深。
- 《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》 - 秋瑾(清)
忍看图画移颜色,肯使江山付劫灰。
浊酒不销忧国泪,救时应仗出群才。
拼将十万头颅血,须把乾坤力挽回。
赏析:这首诗是秋瑾在黄海舟中所作,“万里乘云去复来,只身东海挟春雷” 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,“忍看图画移颜色,肯使江山付劫灰”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,“浊酒不销忧国泪,救时应仗出群才” 写出了对救国人才的渴望,“拼将十万头颅血,须把乾坤力挽回” 则表达了诗人为救国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,情感豪迈,充满了爱国激情。
- 《论诗五首・其二》 - 赵翼(清)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
赏析:这首诗表达了赵翼的诗歌创作观点,“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” 并非否定李白、杜甫的诗歌成就,而是强调诗歌创作要与时俱进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 则道出了文学发展的规律,鼓励后人勇于创新,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。
- 《论诗五首・其四》 - 赵翼(清)
矮人看戏何曾见,都是随人说短长。
赏析:这首诗强调了诗歌鉴赏要要有自己的主见,“只眼须凭自主张,纷纷艺苑漫雌黄” 批评了当时艺苑中盲目跟风、随意评论的现象,“矮人看戏何曾见,都是随人说短长” 则以生动的比喻,形象地写出了盲目跟从的可笑,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。
- 《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》(节选) - 纪昀(清)
两岸蒙蒙空翠合,琉璃镜里一帆行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富春至严陵的山水景色,“沿江无数好山迎,才出杭州眼便明” 写出了山水的秀丽,“两岸蒙蒙空翠合,琉璃镜里一帆行” 则将江水比作琉璃镜,描绘出江面的平静和帆船行驶的情景,意境优美,语言生动。
- 《夜雨寄内》 - 曾国藩(清)
长安今夜家家月,几处笙歌几处哀。
赏析:这首诗是曾国藩写给妻子的家书,“别后疏梅映雪开,遥知庭院已春回” 写出了对家中景象的思念,“长安今夜家家月,几处笙歌几处哀” 则通过描写长安的月色和不同人家的情景,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,情感真挚,细腻动人。
- 《舟中读元九诗》 - 白居易(唐,此处为清代诗人仿作,原诗为唐白居易所作,清代有多位诗人仿作,此处选取清代仿作版本)
眼痛灭灯犹暗坐,逆风吹浪打船声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在舟中读元稹诗的情景,“把君诗卷灯前读,诗尽灯残天未明” 写出了读诗的专注,“眼痛灭灯犹暗坐,逆风吹浪打船声” 则营造出孤寂的氛围,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情感深沉。
- 《题画竹》 - 郑燮(清)
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
赏析:这首诗是郑燮在担任州县吏时所作,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” 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,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 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官职微小,但仍心系百姓的情怀,体现了诗人的民本思想。
- 《宿府》 - 杜甫(唐,清代诗人常有和作,此处选取清代和作版本)
永夜角声悲自语,中天月色好谁看。
风尘荏苒音书绝,关塞萧条行路难。
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
赏析:这首和作继承了杜甫原诗的沉郁风格,“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” 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,“永夜角声悲自语,中天月色好谁看” 写出了夜晚的悲伤,“风尘荏苒音书绝,关塞萧条行路难” 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,“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” 则写出了自己的漂泊与无奈,情感深沉。
- 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(清代仿作) - 佚名(清)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赏析:这首仿作继承了原诗的明快风格,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” 点明了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,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 则描绘了西湖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,色彩绚丽,意境开阔。
- 《绝句二首・其一》 - 吴嘉纪(清)
走出门前炎日里,偷闲一刻是乘凉。
赏析:这首诗描绘了盐民的艰苦生活,“白头灶户低草房,六月煎盐烈火旁” 写出了盐民居住环境的简陋和劳作的艰辛,“走出门前炎日里,偷闲一刻是乘凉” 则以夸张的手法,突出了盐民劳作的艰苦,表达了对盐民的同情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