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经典书籍100本

国学经典如星汉璀璨,从经史子集的厚重典籍到蒙学启蒙的浅近读物,从哲学思辨的智慧结晶到科技艺术的实践总结,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厦。以下按传统四部分类及蒙学、科技、艺术等维度,梳理 100 本值得品读的国学经典,既有家喻户晓的核心典籍,也有稍显小众却意义深远的佳作,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的 “国学书单”。​
国学经典书籍100本

一、经部:儒家核心典籍(10 本)​
经部是国学的 “根基”,以儒家经典为核心,承载着传统伦理与思想内核。​
  1. 《论语》: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,儒家思想的入门典籍,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 的集中体现,字字皆是处世与修身的箴言。​
  1. 《孟子》:孟子及其弟子言论汇编,主张 “性善论”,“富贵不能淫” 等名句塑造了中国人的骨气与操守。​
  1. 《大学》:“四书” 之一,以 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 为核心,提出 “八条目”,是儒家人生理想的纲领。​
  1. 《中庸》:“四书” 之一,探讨 “中和之道”,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” 蕴含着平衡处世的智慧。​
  1. 《诗经》: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“风、雅、颂” 记录先民情感与社会风貌,是 “五经” 之首。​
  1. 《尚书》:“五经” 之一,上古历史文献汇编,记载虞、夏、商、周史事,是研究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。​
  1. 《礼记》:“五经” 之一,记载古代礼仪制度与伦理思想,《学记》《大同篇》皆出自其中。​
  1. 《周易》(《易经》):“群经之首”,以阴阳八卦探讨宇宙变化,既有哲学思辨,也含生活智慧。​
  1. 《春秋》:“五经” 之一,孔子修订的编年体史书,“微言大义” 的笔法影响后世史学。​
  1. 《孝经》:专论 “孝” 的典籍,篇幅短小却影响深远,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核心载体。​
二、史部:历史与传记典籍(15 本)​

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,史部典籍记录着文明的轨迹与人性的幽微。​
11. 《史记》:司马迁著,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,人物刻画鲜活如昨。​
12. 《汉书》:班固著,中国第一部断代史,记载西汉史事,语言严谨,体例规整。​
13. 《后汉书》:范晔著,记载东汉史事,善写人物,《党锢列传》《列女传》尤为精彩。​
14. 《三国志》:陈寿著,记载魏蜀吴三国史事,史料翔实,为《三国演义》的创作蓝本。​
15. 《资治通鉴》:司马光主编,编年体通史,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是治国与处世的智慧库。​
16. 《战国策》:战国纵横家言论汇编,记录各国政治外交,语言犀利,典故丰富(如 “邹忌讽齐王纳谏”)。​
17. 《左传》:《春秋》的 “传”,详细阐释《春秋》史事,叙事生动,是编年体史书的典范。​
18. 《国语》: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,记载周与诸侯国事,多载言论,补充《左传》未及之事。​
19. 《史通》:刘知几著,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,探讨史书体例、编撰方法,开史学批评之先河。​
20. 《通典》:杜佑著,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,记载历代典制沿革,为 “十通” 之首。​
21. 《贞观政要》:吴兢著,记录唐太宗贞观年间政事与君臣对话,是治世经验的总结。​
22. 《水经注》:郦道元著,为《水经》作注,既记水文,也述山水风物,兼具史学与文学价值。​
23. 《洛阳伽蓝记》:杨衒之著,记载北魏洛阳佛寺兴衰,穿插历史故事,是南北朝史的重要补充。​
24. 《新五代史》:欧阳修著,修订五代史,笔法简练,重 “春秋笔法”,褒贬分明。​
25. 《廿二史札记》:赵翼著,考订 “二十四史” 得失,见解独到,是读史的重要参考。​

三、子部:诸子与思想典籍(20 本)​
子部是 “百家争鸣” 的结晶,涵盖儒、道、法等诸家思想,也含科技、术数等实用典籍。​
26. 《道德经》(《老子》):道家思想核心,五千言讲透宇宙与人生,“上善若水” 等名句影响深远。​
27. 《庄子》:道家经典,文字浪漫奇幻,“逍遥游”“庄周梦蝶” 蕴含着超脱的处世智慧。​
28. 《墨子》:墨家典籍,主张 “兼爱、非攻、尚贤”,含逻辑与科技论述(如 “小孔成像”)。​
29. 《韩非子》:法家集大成者,讲 “法、术、势”,寓言丰富(如 “守株待兔”),影响古代政治。​
30. 《荀子》:儒家典籍,主张 “性恶论”,重 “礼法结合”,《劝学》篇是千古劝学名篇。​
31. 《孙子兵法》:孙武著,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,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 等思想适用于多领域。​
32. 《孙膑兵法》:孙膑著,继《孙子兵法》后又一兵学经典,补充 “奇正相生” 等战术思想。​
33. 《管子》:托名管仲,融合道、法、儒思想,含经济、政治论述,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 出自其中。​
34. 《列子》:道家典籍,记载列子言行与寓言,“愚公移山”“杞人忧天” 皆出于此,文风质朴。​
35. 《淮南子》:刘安主编,杂糅诸家思想,记载大量神话(如 “女娲补天”)与科技知识。​
36. 《论衡》:王充著,批判谶纬迷信,主张 “实知”“疾虚妄”,是汉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。​
37. 《抱朴子》:葛洪著,分 “内篇”(道家养生、炼丹)与 “外篇”(儒家伦理),是魏晋思想的缩影。​
38. 《传习录》:王阳明言行录,记录 “心学” 思想,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 影响后世思想界。​
39. 《近思录》:朱熹、吕祖谦编,摘录北宋四子(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)言论,是理学入门书。​
40. 《颜氏家训》:颜之推著,中国最早的家训之一,讲修身、治家、处世,“勉学” 篇尤为恳切。​
41. 《菜根谭》:洪应明著,格言体小品,融合儒道思想,“咬得菜根,百事可做” 蕴含生活智慧。​
42. 《小窗幽记》:陈继儒著,与《菜根谭》《围炉夜话》并称 “处世三大奇书”,文字清雅,富含哲思。​
43. 《围炉夜话》:王永彬著,以 “夜话” 形式谈人生、伦理,语言通俗,道理平实,贴近生活。​
44. 《太平经》:道教经典,探讨 “太平” 理想,含养生、伦理思想,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文献。​
45. 《坛经》:慧能口述,佛教禅宗经典,是唯一由中国人撰写的 “经”,“明心见性” 思想影响深远。​

四、集部:文学与艺术典籍(25 本)​
集部是文学的 “宝库”,诗词、散文、戏曲等皆在此列,藏着中国人的审美与情感。​
46. 《楚辞》:屈原、宋玉等作,浪漫主义文学源头,“离骚”“九歌” 寄托着孤高的理想。​
47. 《文选》(《昭明文选》):萧统编,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,选录先秦至梁的佳作,“事出于沉思,义归乎翰藻”。​
48. 《玉台新咏》:徐陵编,专收言情诗,《孔雀东南飞》首见于此,展现古代爱情与女性生活。​
49. 《全唐诗》:彭定求等编,收录唐诗近五万首,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大家诗作尽在其中。​
50. 《唐诗三百首》:孙洙编,精选唐诗 311 首,通俗易懂,是唐诗入门最佳选本。​
51. 《杜工部集》:杜甫诗集,“诗史” 之作,“三吏”“三别” 记录战乱民生,情感沉郁。​
52. 《李太白全集》:李白诗集,浪漫豪放,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 等诗句尽显盛唐气象。​
53. 《王右丞集》:王维诗集,“诗中有画”,山水诗与边塞诗皆佳,蕴含禅意。​
54. 《全宋词》:唐圭璋编,收录宋词两万余首,豪放(苏轼、辛弃疾)与婉约(李清照、柳永)风格俱全。​
55. 《宋词三百首》:朱孝臧编,精选宋词佳作,选词严谨,是宋词学习的经典选本。​
56. 《东坡乐府》:苏轼词集,“但愿人长久”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等词句兼具豁达与深情。​
57. 《漱玉词》:李清照词集,前期明快(“常记溪亭日暮”),后期沉郁(“寻寻觅觅”),情感细腻。​
58. 《稼轩长短句》:辛弃疾词集,“金戈铁马” 的壮志与 “蓦然回首” 的柔情并存,气势磅礴。​
59. 《古文观止》:吴楚材、吴调侯编,收录先秦至明末散文 222 篇,《岳阳楼记》《兰亭集序》皆在其中。​
60. 《昌黎先生文集》:韩愈文集,倡导 “古文运动”,《师说》《进学解》说理透彻,文风雄健。​
61. 《柳河东集》:柳宗元文集,山水游记(《永州八记》)尤为著名,文字清丽,寄寓忧思。​
62. 《欧阳文忠公集》:欧阳修文集,散文平易流畅(《醉翁亭记》),诗词婉约深情,兼具史学家眼光。​
63. 《苏轼文集》:苏轼诗文集,“唐宋八大家” 之一,议论文雄辩,记叙文生动,文理自然。​
64. 《剑南诗稿》:陆游诗集,存诗近万首,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 的爱国情怀贯穿始终。​
65. 《元曲选》:臧懋循编,收录元杂剧 100 种,《窦娥冤》《西厢记》等经典皆在其中,展现元代社会风貌。​
66. 《西厢记》:王实甫著,元杂剧巅峰之作,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,“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” 传为佳话。​
67. 《牡丹亭》:汤显祖著,明代传奇,“杜丽娘还魂” 的故事浪漫奇幻,“情至” 思想动人。​
68. 《红楼梦》:曹雪芹著,中国古典小说巅峰,以四大家族兴衰写尽人性与世情,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”。​
69. 《三国演义》:罗贯中著,以三国史事为蓝本,塑造刘备、曹操、诸葛亮等经典人物,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。​
70. 《水浒传》:施耐庵著,讲述梁山好汉聚义与兴衰,“替天行道” 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引人深思。​

五、蒙学与启蒙典籍(10 本)​
蒙学典籍是传统文化的 “入门梯”,语言浅近,韵律明快,适合启蒙。​
71. 《三字经》:三字一句,涵盖历史、伦理、常识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 家喻户晓,是蒙学第一书。​
72. 《百家姓》:四言韵语,收录常见姓氏,“赵钱孙李” 朗朗上口,兼具识字与文化认知功能。​
73. 《千字文》:周兴嗣编,一千字不重复,讲天地、历史、修身,对仗工整,是识字与书法范本。​
74. 《弟子规》:李毓秀编,以《论语》“弟子入则孝” 为核心,规范儿童言行,“父母呼,应勿缓” 等影响深远。​
75. 《笠翁对韵》:李渔著,学习诗词声韵的启蒙书,“天对地,雨对风” 对仗精巧,助练语感。​
76. 《声律启蒙》:车万育著,与《笠翁对韵》齐名,按韵分编,对句工整,含大量典故与自然意象。​
77. 《千家诗》:谢枋得、王相编,收录唐宋五言、七言诗,“春眠不觉晓”“毕竟西湖六月中” 等皆在其中。​
78. 《幼学琼林》:程登吉著,骈体蒙书,涵盖天文、地理、人事等知识,“混沌初开,乾坤始奠” 开篇大气。​
79. 《龙文鞭影》:萧良有编,四言韵语,记载历史典故(如 “匡衡凿壁”“孙敬闭户”),助记知识与修身。​
80. 《增广贤文》:汇集民间格言,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 等皆出自其中,通俗实用。​
六、科技与实用典籍(10 本)​
此类典籍展现古人的实践智慧,涵盖科技、医药、工艺等领域。​
81. 《天工开物》:宋应星著,“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,记载农业、手工业技术(如纺织、冶铁)。​
82. 《本草纲目》:李时珍著,明代药物学巨著,收录药物 1892 种,附药方 11096 个,集医药之大成。​
83. 《黄帝内经》:中医理论经典,分《素问》《灵枢》,讲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,奠定中医基础。​
84. 《伤寒杂病论》:张仲景著,中医临床经典,确立 “辨证论治” 原则,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皆出自其中。​
85. 《齐民要术》:贾思勰著,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,记载北魏农业技术(如耕作、育种),“顺天时,量地利” 是核心思想。​
86. 《农政全书》:徐光启著,集古代农学之大成,含农本、田制、农事等内容,引入西方水利知识。​
87. 《九章算术》:中国古代重要数学著作,记载 246 个数学问题,分数、方程等解法领先世界。​
88. 《梦溪笔谈》:沈括著,北宋科学笔记,记载天文、地理、物理(如 “磁偏角”)等发现,被称作 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”。​
89. 《茶经》:陆羽著,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,分 “茶之源、之具、之造” 等十篇,是茶文化的奠基之作。​
90. 《营造法式》:李诫著,北宋建筑规范专著,记载建筑设计、施工技术,是古代建筑的 “国标”。​

七、笔记与杂著(10 本)​
笔记杂著包罗万象,记史事、谈学问、述感悟,生动展现古人生活与思想。​
91. 《世说新语》:刘义庆著,记载魏晋名士言行,“竹林七贤”“王与马共天下” 等典故出自其中,文字简练传神。​
92. 《容斋随笔》:洪迈著,南宋笔记,考订经史、评论诗文、记录掌故,见解独到,鲁迅称其 “考据精确”。​
93. 《梦溪笔谈》:(前文已列,此处补充:除科技外,亦记历史轶事与文人交往,兼具史料与文学价值)。​
94. 《陶庵梦忆》:张岱著,明末散文,回忆往昔生活(如 “湖心亭看雪”“西湖七月半”),文字清丽,寄寓故国之思。​
95. 《东京梦华录》:孟元老著,记载北宋汴京繁华(如元宵灯会、瓦舍勾栏),是研究宋代都市生活的重要资料。​
96. 《武林旧事》:周密著,记载南宋临安(杭州)风俗、事件,补充《东京梦华录》,展现南宋都市风貌。​
97. 《南村辍耕录》:陶宗仪著,元末笔记,记载元代史事、文化、风俗,“黄道婆改进纺织” 等事首见于此。​
98.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纪昀(纪晓岚)著,文言短篇志怪小说,借鬼神故事谈伦理,文风质朴,思辨深刻。​
99. 《聊斋志异》:蒲松龄著,文言短篇小说集,“狐鬼花妖” 故事寄托对现实的批判与理想,“画皮”“聂小倩” 广为人知。​
100. 《随园诗话》:袁枚著,清代诗论著作,主张 “性灵说”,谈诗歌创作与鉴赏,语言通俗,见解灵动。​
这 100 本国学经典,不必求 “全读”,更不必求 “全懂”。可按兴趣选择:偏爱思想,从《论语》《道德经》入手;热衷文学,读《诗经》《唐诗三百首》《红楼梦》;想知历史,翻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;需启蒙孩子,从 “三百千” 开始。

文章评论

国学爱好者 2023-06-21 14:30
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,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易经的哲学思想,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文化传承者 2023-06-20 16:45
易经的智慧确实可以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,感谢作者的分享。